文科综合全国卷:加强情境设计 提高能力考核
【命题专家详解高考出题思路】 光明日报记者 陈鹏 6月8日,高考进入第二天,考生们进行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考查。记者从教育部考试中心了解到,2021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包括甲卷和乙卷两个卷种。这些试题强化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发挥“以考促学”积极导向作用。通过情境设计,提高能力考核的有效性,稳步提升命题质量。 政治: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思想政治学科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反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重大主题,突出建党100周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政治试题凸显党的创新理论。”专家介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南。全国文综甲卷第40题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创新性的理论内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引领作用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和重大实践意义,增强考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专家介绍,政治试题把考试内容集中于学科主干,避免“偏”“难”“繁”“怪”试题,意在引导课堂教学回归课程标准回归教材,把精力集中在讲深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上,夯实知识、能力和素养基础,把考生从不必要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中解放出来,真正发挥好考试指挥棒的正向引导作用。 全国文综乙卷第38题以我国民族品牌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生产经营从“垂直整合”向“供应链开放”模式的演变历程为素材,从能力的综合考查维度看,试题首先要求考生从描述性说明中理解概念的内涵,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求考生从不同角度解析战略转型的经济动因,考查分析与综合能力。 “为了有效测试考生的学科关键能力,根据情境的表现内容、呈现形式、测试目标等复杂程度的不同,思想政治学科的试题设置了不同类型的情境。”专家介绍。 历史:增强开放性 “今年高考历史试题聚焦党史,打造知史爱党教育阵地。”专家介绍,试题通过选取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领导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探索的具体史实,试题启发学生从中感悟真理力量。 乙卷第29题材料摘编自毛泽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指出群众工作不是一句口号,必须努力改进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这些观念后来融入党的方针政策,成为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历史试题通过呈现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伟大实践,激励学生从党史中汲取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把党史学习成效转化为成才动力。专家举例,甲卷第41题以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为背景,显示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制定外贸政策时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逐渐突破美国等国的围堵封锁,实现独立自主发展,启发学生在新时代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征程上提振勇毅前行的精气神。 历史开放性试题较为鲜明地融入了核心素养考查理念,尝试对观点进行历史解释,同时彰显家国情怀。专家表示,“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增强开放性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在开放性试题以外的综合性试题中也增加开放性设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探究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评价作答中呈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地理:以稳为主,提升答题感受度 “2021年高考地理试卷以稳为主,充分考虑教情和学情,在题型与结构、呈现形式与风格、难度等方面,基本上延续了近些年的特点,给学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进一步提升试卷的答题感受度和获得感。”专家说。 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择反映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精准扶贫、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等素材,强化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引导。全国甲卷1~3题,以新冠疫苗包装为背景,选择浙江丽水玻璃管和注射剂瓶的生产改变我国高端药用玻璃依赖进口的局面为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的提升。 此外,地理试题依托脱贫攻坚伟大工程中的典型案例,展现多种扶贫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消除贫困、拒绝返贫的重大意义。 “地理试题既有真实的生活实践情境,也有复杂的学习探索情境,要求学生能够合理运用学科的基本规律与原理、科学的思维范式与方法,主动思考、分析问题。”专家介绍。 专家认为,试题重视对地理过程与地理联系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运用学科的思维方法和逻辑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恰当的推理。全国甲卷9~11题,考查珊瑚礁的形成过程,思考地貌发育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机理。 此外,地理试题凸显对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甄别。试题通过拓宽试题材料的来源,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问题解决路径的差异性、答案的多样性等方面,探索和尝试开放性试题新的设问视角,通过搭建多维度创新展示平台,克服封闭式设问和唯一答案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全国乙卷36题,以某品牌在江苏昆山市建设咖啡创新产业园为案例,要求分析其上海因素,需要学生正确看待区际分工和区域联系,正确认识中心城市和外围地域的关系。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9日 09版) [ 责编:袁晴 ] |
评论列表